悉尼劫持案现场警方两度与劫持者交火,人质被陆续救出
014年12月16日,澳大利亚悉尼,民众在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地点放置献花悼念丧生的两名人质
[国际新闻]15日,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市CBD区域的劫持人质事件震惊了世界,据澳大利亚警方公布的消息,劫持人质者是一名伊朗难民,有犯罪前科。这次恐怖主义事件除了给澳大利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外,也再次暴露出澳大利亚穆斯林与当地社会其他群体由来已久的裂痕。
早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澳大利亚就曾发生过多个白人读者写信给报社,要求阿拉伯裔澳大利亚人要么证明自己的忠诚,要么回到原属国的荒诞事件。
不仅如此,裹戴头巾的阿拉伯女性也时常遭受白人青年的骚扰。2000年,一群黎巴嫩裔青年出于“种族复仇”的原因,制造了一系列骚扰和强奸非穆斯林女性的“悉尼轮奸事件”,在澳洲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愤怒。2005年,几名穆斯林男性在悉尼东区的Cronulla海滩,以白人女性不遵守伊斯兰教规为由进行侮辱和挑衅,引发公愤,最后引起了白人与穆斯林间长达两周的对抗和冲突。2012年,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电影引发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抗议,澳大利亚的穆斯林聚集在悉尼中心区进行抗议,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骚乱。
造成澳大利亚穆斯林与白人之间裂痕的原因有很多,从澳大利亚社会的问题来看:
第一,澳大利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
虽然在1972年“白澳政策”废除后,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化程度有所提升,但从澳大利亚社会的现实层面来说,“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至上论”一直存在广泛的市场。再加上澳大利亚白人历史上一直歧视穆斯林,习惯性把穆斯林和伊斯兰文明看成异类,因而无论是民间还是上层社会,“种族歧视”的事件层出不穷。
第二,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伊斯兰教的丑化宣传。
自从1978年伊朗革命发生后,西方世界就一直带着恐惧的眼光去看待伊斯兰教,这就导致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澳大利亚人在内的许多西方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有着先天的排斥和厌恶,视他们为西方文明的巨大威胁。
第三,澳大利亚与穆斯林世界的战争。
二战后,澳大利亚紧随美国的国际战略,没有错过任何一场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在中东区域,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当前针对“伊斯兰国”的战斗,澳大利亚从未缺席过。直接的战争冲突让澳大利亚白人社会与穆斯林群体之间持续不断的产生摩擦和冲突。
裂痕的另一端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从澳大利亚穆斯林群体的问题来看:
第一,部分穆斯林的排他性和征服欲都较强。一部分世俗化程度较低的穆斯林,对于伊斯兰经典的教条异常坚持,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非穆斯林。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澳大利亚的伊斯兰教领袖曾为一名犯强奸罪的穆斯林辩护,认为其之所以犯罪是女性不遵守伊斯兰教法而引起的,因为她衣着暴露,充满暗示。
第二,极端穆斯林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前国际社会对于穆斯林的消极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极端穆斯林的残暴行为造成的。“9.11”后,一起又一起针对平民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不自觉地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划上了等号。在类似2001年巴厘岛恐怖袭击这样的多起事件中,多数受害者都是澳大利亚人,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加剧很多澳大利亚人对穆斯林群体的仇恨。此次悉尼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很多澳大利亚穆斯林也感到很不安全,担心针对穆斯林的冲突再次重演。
上述这些因素促使裂痕难以弥合,澳大利亚穆斯林与当地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只能长期存在。因而,本次恐怖劫持事件在澳大利亚的发生恐怕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也是为何2004年澳大利亚澳洲警察署长基尔提在马德里爆炸案后感慨澳洲遭遇恐怖袭击只是“时间问题”的原因所在。
[国内新闻]一段名为实拍女乘客公交跷二郎腿炫耀娃都在国外生的视频上传网络,并引发了网友的口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