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11月18日,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掀起了一阵缅怀高仓健的热潮。连日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微博,从影视圈到朋友圈,似乎随处都能清晰感受到影迷们对这位塑造了无数经典荧幕形象的影星的不舍之情。而这样高调的缅怀方式也引起了包括日本媒体的关注。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刊载社论文章称,中日韩应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这正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言的“灵魂往来的道路”。
日本影星高仓健逝世的消息被公布后,澳大利亚媒体发表文章称,中日邦交能正常化,长期民间文化交流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样功不可没,希望多出几个“高仓健”,让两国民众彼此心灵互通,不断改善国民感情,从而重新构建两国友好关系。文章还称,日本影星高仓健病逝,对中国民众带来的震撼,看起来远远超过了在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无数中国影迷追思这位偶像人物的景象,与当下中国民间对日本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观众的认知里,高仓健是“硬汉”和“型男”的代言人。1976年,高仓健主演了佐藤纯弥导演的《追捕》,这部电影于1978年正式引入中国,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到今天,这部影片依然算得上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电影,也衍生出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因为《追捕》中的检察官杜丘形象深入人心,高仓健成为无数中国“50后”、“60后”的“男神”,检察官杜丘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当年中国曾有个服装厂依照高仓健《追捕》中的风衣生产了10万件同款,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卖光了,可见其人气之高。
《追捕》受人追捧的原因的最大原因便是,它是1978年“文革”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帮助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看到了多元世界,彻底颠覆了中国一代影迷的审美观,从而造就了“硬汉”高仓健的“男神”地位。《每日新闻》称,剧中高仓健挺直脊背的背影,给予了无数中国观众以勇气和希望。自称沉默且笨拙的高仓健,在剧中的角色的生活方式却是魅力非常,这种魅力超越了国界,吸引了无数人的视线,也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每日新闻》社论文章表示,中日韩三国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加深交流,除了为推进三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之外,还有更深的含义,那便是围绕“何为美、对社会的看法、人生活的意义”等问题展开碰撞和讨论,并激起三国人民间的同感。这是与国家、民族间交往不同的个人层面的“草根交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将其称为“灵魂往来的道路”。
《每日新闻》社论还将第四届中日韩新闻研讨会的举办作为中日韩三国加强文化和艺术方面交流的一大事例。文章指出,中日韩新闻研讨会始于2008年,是由中国记协、日本新闻协会、韩国报纸广播编辑者协会三方轮流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主题是就中日韩新闻合作对促进三国关系友好发展的作用展开讨论。2014年10月28日至29日期间,第四届中日韩新闻研讨会于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新闻界近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就“中日韩文化艺术领域报道特征”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三国记者各抒己见,广泛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并取得了一些共识。
在艺术领域方面,《每日新闻》社论则提到了2008年日韩两国联合公演的演剧“烤肉龙”。该演剧在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及韩国首尔艺术殿堂合作公演,是在日韩国人郑义信的作品。它以2970年前后的日本关西一家烤肉店为舞台,描写了在日韩国人家族的故事。出演的人员等来自日韩两国,该剧演出后也大获成功,在日韩间引起极大反响。不仅如此,参演该剧的演员之间也保持着友好交流,例如铃木忠志带领的剧团便在2014年夏季于日本富山县举办了“利贺亚洲艺术祭”,其中也有中韩两国的演剧人参加。
在电影的共同制作上,中日韩也成果频出。例如,韩剧便在中日颇具人气,而日本动漫也在中韩聚集了大批粉丝。《每日新闻》社论表示,希望中日韩媒体多向各自国家的人民介绍其他国家的历史及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做评论。为此三国媒体人士及评论家们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日韩三国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大相径庭之处。例如,在日韩间在文化艺术领域展开合作时,便常有日本观众表示韩国演员骨架之大让人印象很深刻。但另一方面,日韩观众又都会为同一个电影场面而欢笑或哭泣。中日韩各自的文化都是可以反映出另外两方文化的镜子一般的存在。《每日新闻》社论认为,文化及艺术虽然容易被政治玩弄于鼓掌之间,但也是绝对不会破裂的联通其他国家人民之心的大道。希望中日韩三国都能多丰富自己对另外两国的认识及想象力,不断推动三国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拓宽两国间的“灵魂之路”。
此外,日本媒体也有评论认为,中国刚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作品匮乏的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大批影视剧充实了中国大众的文化生活,刺激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对现代国家、现代化的向往。那时中国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军人和幸存者还大量存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记忆还栩栩如生。但中日却开辟了“二战”后两国关系的“蜜月”,政治、经济互动频频。这正是因为有高仓健这样的文化润滑剂存在,正是依靠文化交流,两国民众的情感才连在了一起,两国民众的力量才聚在了一处。这些年,中日双方之所以渐行渐远,矛盾不断激化,不时剑拔弩张,与缺少了这种文化润滑剂大有关联。当民间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日趋弱化,不足以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之后,互相妖魔化往往容易成为必然。要清除眼前中日政治关系遇到的障碍,中日需要再度借助文化的力量,多出几个“高仓健”,让两国民众彼此心灵互通,不断改善国民感情,从而重新构建两国友好关系。
“我是有苦衷的,而我的苦衷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被网友曝光有69套房的浙江宁波民警沈警官11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