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国人像我一样喜欢上白酒”
据报道,白酒吧的创意来自美国人王智伟(Bill),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十余年,练就了一斤白酒不醉的酒量,“我喜欢浓香型的”,他说。
王智伟的第一杯白酒来自北京的街边大排档。200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他到清华大学进行暑期交流。夏天的北京,在五道口附近,一张桌子,几把塑料椅的烧烤摊、小吃店随处可见,“你来点这个吧,我们一起喝一杯”,在别人劝说下,王智伟尝了一口白酒,就是最普通的“红星二锅头”,回忆起那个辛辣的味道,王智伟说当时下决心再也不喝了。
大学毕业之后,他到中国工作。与农业、畜牧业结缘的他经常要到内蒙古、河北去,这样的机会让他再次接触了不同香型的白酒,“开始觉得挺好喝的”。
“以前我也与很多外国人一样,以为白酒就一个味,”王智伟解释,“其实不是,浓香、清香、酱香、米香、馥郁香,各种香型之间的差别,与伏特加、威士忌、朗姆酒之间的差别一样大,只是外国人不知道”,王智伟说。
因为这样的经历,在他们的酒单上提供有四种口味一组的“入门组”,花上几十块人民币,就能喝到米香、清香、浓香、酱香的白酒各一杯。王智伟摆弄着酒器说,“用这种二钱杯,就是为了品尝,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而不是喝醉”。
王智伟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都各自有主业,经营这间酒吧就是为了向外国人和中国的年轻人传播白酒文化。开张两个月来,生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他原先在三里屯这个北京最多外国人的地方开过酒吧,“在三里屯的外国人都不是真正喜欢中国文化的”,他说。所以这次他们把酒吧开到了老北京的胡同里,“只有喜欢胡同的外国人,才可能对白酒产生兴趣”。
“我没有一个外国朋友不会中文”
虽然王智伟说自己也住不惯胡同,他也不是那种要学中国功夫、学写毛笔字的外国人,但在十年的生活里,不知不觉就成了个“北京通”。他向记者介绍着店里的一对木门,简陋破旧的样子很别致,“这是在郭家厂淘的,高碑店的很多东西都是从那儿收的”。
王智伟的中文口音带着北京腔,他不仅听得懂相声,说得了行酒令,还能看得懂汉字,甚至会写。这样的汉语水平在他自己看来非常自然,他说自己的所有外国朋友中文都很好,“那些不会中文的外国人,没有把这里当成他们自己的家”。
王智伟的家乡在佛罗里达州,是很多人理想的度假胜地,但他觉得那种安逸的海边生活不适合他,“很多年轻人都没什么想法,挣足够的钱养活自己,有一栋房子,养一条狗,周末去海边冲浪,够了”。
而他很早之前就觉得以后做的事业要和中国有点关系,“中国正在崛起,市场潜力巨大,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像中国这样,面对十几亿的消费人口”。
而到北京以后,除了商机,王智伟发现这里汇聚着各行各业的人,“做什么的都有,美术、音乐、政治、学术的,都在北京”,这种多元化的氛围和视野,这让从小游历各国、打开眼界的王智伟觉得很有趣,“在北京十几年了,生活完全不会无聊”。
央视截屏 [国内新闻]近日,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北京仁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