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9月13日,威廉·林赛正在把一幅以长城为背景的邓小平画像挂上墙。这面墙上挂的都是他收集的和长城相关的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摄
威廉·林赛:愿做长城的“洋清洁工”
威廉·林赛(58岁)
社区: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
在小学课堂上,远在英国利物浦的威廉·林赛第一次从地图册上看到了中国的长城,从此,他就对长城着了迷。1987年4月,他背上行囊,历时78天,从嘉峪关徒步走到山海关,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想,之后威廉决定留在中国研究长城、保护长城。
2001年,威廉成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13年来,他坚持和志愿者一同到长城捡拾垃圾,并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希望能让更多人保护长城。
初识1
1967年,英国利物浦,11岁的威廉在上小学时,校长建议班里每位学生买一本地图册,威廉在地图册中看到了“中国长城”。“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太美了”威廉说,从那天起,他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到长城上看一看。
三次赴中国终圆儿时梦
怀揣着要到长城看一看的梦想,威廉在大学时选择了地理和地质专业,他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并开始学习摄影。
1984年与哥哥在英国的一次长跑再次点燃了威廉前往长城的热情。“跑步时哥哥对我说,要是能沿着中国长城这么跑一趟该多棒啊!”之后,威廉开始为前往长城做准备,他起草了一分详细的长城探险计划书,设计了长城的考察路线、动身时间等,并争取到了一份可观的赞助。
动身之前,威廉还特意跑到利物浦唐人街的一家餐馆,问服务员怎么用汉语说“你好,我是英国人威廉”。1986年,带着仅会的几句汉语,威廉两次分别来到中国的八达岭和山海关,然而因身体不适、迷路等原因,都以失败告终。1987年4月,威廉第三次来到中国。
这一次,威廉历时78天,行程2470公里,在60多户农家的帮助下顺利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这一路上,威廉意识到长城是走不完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与照片中不一样的长城,“一些人在城墙上随意刻画,也有人随手扔垃圾,还有一些长城甚至消失了”。
此次圆梦之旅中,威廉为长城的古老文化深深着迷,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他被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中国姑娘吴琪所吸引,两人结婚后,威廉决定今后要留在中国,研究长城、保护长城。
保护2
1998年4月,威廉召集1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同来到长城捡拾垃圾,他们钻到乱石间,将一个个已经发臭的瓶子和变质食物捡出来,仅在金山岭和司马台长城之间,他们捡出了150多袋垃圾。
雇村民在长城沿线捡垃圾
经过短暂的过渡,1994年,威廉和妻子从英国回到北京工作。每逢周末,威廉便会骑着山地车,来到京郊的长城。
一次,威廉用相机对长城拍照时发现了几个醒目的黄点,仔细一看,是被游客丢弃的胶卷盒,他发现,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长城,人们走后,餐盒、饮料瓶等垃圾被留在长城上。
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长城上的垃圾问题,每次去长城,他会捡拾游客留下的垃圾。回家后,威廉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和遗憾,妻子建议,保护长城的环境只靠一个人做不行,应该动员大家一起行动。
1998年4月,威廉召集1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同来到长城捡拾垃圾。他还找来赞助商,在箭扣长城附近设立环保基地,雇佣6名村民在长城沿线捡拾垃圾,最开始环保基地每3个月只需雇佣一辆卡车来运走垃圾,但到了后来,每个月就需要一辆。
逐渐,威廉意识到,仅靠捡垃圾是不够的,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2001年,威廉创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他提出“山野之约”,号召大家“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并将环保标语做成提示牌,安置在长城上。
直到现在,威廉每周都会和志愿者来到长城拾垃圾,平均每年捡拾垃圾120余袋。在威廉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也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附近的一处遗址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存,包含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