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雷特的报告中,那些士兵来自至少81个国家,大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但也有来自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西方年轻人的比例成了区分ISIS和老一代恐怖组织(比如基地组织)的分水岭。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巴拉克·门德尔松(Barak Mendelsohn)称:“基地组织最大的成果是9·11,但那都是13年前的了。现在很多极端分子在那时都是孩子,对那些已经老去的组织没什么归属感。”
最明显的就是社交网络使用上的不同。ISIS有一套精准的针对新一代的网宣手段,从Instagram到推特、脸书,和中东地区风靡的社交网站。图片多半混杂着小猫、枪炮和超现实主义的标签。
而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则吸引了更多的新人。很多从西方来的极端分子,在社交网络上总是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充满温情,充满意义”。“他们要对抗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所以,举个例子,很多照片上都有萌宠小猫咪。”
ISIS格外欢迎外国来的士兵,即使他们可能一句阿拉伯语都不会说,或者从来没摸过枪。那些西方人只要来了,要支枪,然后就能拿到枪。
曾有一个22岁的瑞典人带着自己21岁的妻子来到了中东,他说着蹩脚的阿拉伯语,自称为了“护教”而来,想要支枪,于是极端分子们给了他一支AK47,给他妻子一支手枪。
为什么这些西方年轻人要离开和平的生活奔赴战火纷飞的中东呢?
原因有很多。
在巴雷特的报告中,他写道:“那些极端分子充满怨愤,没有目标,缺乏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那些人要寻找更大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事实上,ISIS对“护教”的宣传很能吸引那些西方的年轻人——有机会能够见证,甚至投身于这场战争(他们认为1400年前先知就规定下了这条道路),还有些年轻人希望有机会“殉教”。
除此之外,帮助穆斯林社会的个人责任感也是原因之一。虽然没有第一手资料直接证明这个结论,但那些可能会加入ISIS的西方年轻人,普遍在网上对叙利亚的新闻反应强烈。
ISIS严格执行伊斯兰法,成员的一举一动必须在伊斯兰法的规定之下,而这一点也成了对西方年轻人的吸引原因。很多从北欧来的年轻人,之前的人生都叛逆颓废,跟家庭关系很差,但来叙利亚之后却表现良好,遵守规矩。他们大多对宗教都一知半解,对权威绝对服从。而当他们长大,变得成熟,他们才会幡然悔悟,然后低调地离开ISIS。
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有些年轻人觉得这是个冒险的好机会,从充满束缚的家中逃离的机会。还有很多人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来叙利亚。几乎很少有人对这场战争有深刻的理解,当然,他们也不感兴趣。
在巴雷特的报告中,那些士兵来自至少81个国家,大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但也有来自西方国家,比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