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井店镇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举全镇之力建设重点项目,为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一号工程”看重看大,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跑,先后引进了京通矿棉、金牛钢延、汇日保温、国源电力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实现节能生产、清洁生产、循环发展。仅2017年就引进5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5亿元的河北兴鑫钢管改扩建项目二期厂房主体已建成;投资1.2亿元的涉县昭裕再生资源利用项目设备已订购,办公楼已建成;投资2亿元的涉县兆利煤气发电设备已订购,正在进行基础打桩;投资1亿元的邯郸聚亿再生资源利用项目设备开始安装;投资2.1亿河北盛林饮品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服务项目机制,确保了太行山高速、河北凯尔瑞纳米碳酸钙、河北浩瀚机动车检测、顺通燃气有限公司连接煤层气管道、河北涉通路桥公司32万吨沥青混凝土、涉县弘远再生资源回收、涉县凯清防腐保温工程公司年产6万吨岩棉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农业产业项目不断壮大。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一产调特、二产调优、三产调大”的思路,建成井店四街、王金庄两个千亩中药材基地,建成井王线10华里中药材走廊,并实行种苗免费供给、保护价收购,受益群众近万人。通过养殖及药材种植的拉动,带动了群众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该镇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宜居井店、生态井店、绿色井店。
城镇建设实现大变化。坚定主城区发展意识,按照“点上靓起来、线上美起来、面上动起来”的思路,加强镇区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实现与主城区全面接轨。先后实施开元街北延、金牛大道、银河井隧道改造、玉林井路坝合一、王金庄主街道改造等路网工程,构筑了县城、龙电、井店、天铁5分钟经济圈。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中学、污水处理厂、便民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区域敬老院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城镇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加快千里旅游通道建设。投资3500余万元,全面超过灾前标准打造新时代千里旅游通道,完成井王线、冶陶线等11条路,王金庄桥、刘家桥等9座桥建设工作,现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先后建成东脑小区、龙井华庭小区、龙腾嘉苑小区、华润阳光城等近50万平米的高标准住宅小区,实现了煤气、暖气、供水、供电、有线、宽带全入户。
生态旅游大发展。深入推进王金庄生态旅游区建设,成立王金庄生态旅游推进办公室,制订了《王金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了王金庄旧村开发保护工程,完成王金庄新村规划并开工建设,修建王金庄民俗文化展览馆,在景区主要出入口、高速出入口、主要景点制作牌坊、宣传广告牌、旅游标识、指示牌;完成刘家、王金庄、禅房村三个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井关线(井店段)建设。对主街道两侧、石板街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所有墙体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完成王金庄一街、刘家、禅房三个村的休闲广场建设,完成王金庄石板街及两侧民居改造完成景区与田间道路结合部进行硬化道路,完成王金庄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程。完成了石头民居保护、王全有广场、步游道、月亮湖防渗、井王线景观道、旅游接待中心、农家乐等一批生态旅游工程,逐步形成一个文化生态旅游链条,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将“三边”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对以309国道和平涉线为重点的公路沿线杂草杂物、生活垃圾、堆积物进行清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全面完成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拆除镇域内的违章建筑,确保路面无污染、路肩无垃圾、路旁无杂物、经营无占道。开展秋冬季村庄绿化。按照“见缝插绿,能绿尽绿”的原则,重点打造“千里旅游通道井关线绿色走廊”,所有村庄依照人均增加一棵树的标准有序推进。
以强基固本为保障,努力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始终把基层党建作为工作的核心和牵总,创新党建引领,打造了一批稳定、团结、和谐、干事的镇村干部队伍。
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实行了领导班子工作日调度会、信访工作周例会、包村干部每月村情分析会、支书主任月工作例会、项目负责人每季座谈会“五会”工作制度。班子每天早上7:50碰头,雷打不动,出现困难问题及时化解排除,有效促进了工作开展。推行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驻村、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帮扶困难户,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抓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丰富主题党日活动,真正把党建制度抓在平常、严在经常。坚持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优秀人才中推选村支书,选好配强了一把手。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干部活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实行了有限目标奖惩激励机制,采取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等措施,严格兑现奖惩,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形成了“富村干大事,穷村干小事,村村都干事”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高度严谨负责的态度确保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两个专项工作,完善“三资”管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招投标公开交易,消除了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源头上杜绝了微腐败案件发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全镇迅速通过多种方式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高潮,领导班子成员纷纷到自己所包村宣讲十九大精神,每日下午由领导班子轮流组织机关全体领学,镇党委书记李海军在每日例会上领学。镇机关干部、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集中学习,到到田间地头、老百姓家中、公共场所宣讲;利用宣传栏、标语、大喇叭、文艺节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文明城镇建设驶上快车道
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文化惠民理念,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把服务“三农”、培育新农民作为文化站重要服务职能来抓,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帮助群众即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该镇先后举办中药材种植、优种核桃栽培管理、花椒修剪农业、养猪养鸡、家电使用与维修等各类培训服务30余期,培训2200人次,让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以镇文化站为龙头、村文化室为基础、文化户为骨干的覆盖全镇、功能完备的镇、村、户三级文化阵地。建成了占地面积43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集图书、阅览、信息查询、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镇文化站。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室、健身房、书画展览室、少年文化宫等8个活动园地,各活动室器材完备,有电脑20台,大型健身器材4件,藏书3.2万册,并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配备了户外健身器材和标准化篮球场,所有设备设施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镇村文化站、室为依托,经常性开展棋类、球类、书法、绘画、美术、歌咏等各类比赛活动。以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龙井大街、开元大街、各村主要街道高标准建设文明示范一条街,绘制宣传文化墙。以图文并茂形式在路灯杆、房屋墙体等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宣传画200余副和公益广告130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道德经典、移风易俗、道德评议、文明礼仪等。完善村规民约。成立以道德评议会为主体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立足实际发动农民群众讨论修定村规民约,聚焦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突出问题,对操办范围、办席标准、人情份子数额等予以上限控制,并明确违约惩处措施,修定完善后的村规民约在28个村醒目位置放大上墙、印发到户。
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在农村群众集中的街道、院落、广场设置善行功德榜,积极宣传展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不友善、不道德的人和事,通过在“曝光台”上曝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传递了乡风民风文明建设正能量。制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标准和表彰办法,每年分级分批进行命名表彰。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星定星,对评定的“文明户”、“文明家庭”标兵予以命名表彰,农户参评率达95%以上。培育乡贤文化骨干队伍。组织当地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模范人物、乡土人才及文艺爱好者建了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挖掘整理区域内历代名贤积累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