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以后,可以利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为人类做贡献:眼膜可以给需要的人带来光明,身体还可以用于医学实验,或许有一天真的能攻克癌症这个世界性难题。”3月7日凌晨3:45,享年57岁的朱清忠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遵照他的遗嘱,他的眼角膜捐献给他人延续光明,他的遗体也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朱清忠生前照
朱清忠,邱县邱城镇南辛庄村人,曾在教育一线连续工作20余年。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家属们难掩悲伤,泪流满面,依依不舍。他的同事和好友们纷纷鞠躬致敬。下午1:45分,朱清忠老师的遗体被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接走。
邯郸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主任张静向家属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朱清忠及家属的高尚行为。
夫妻相约捐献眼角膜 让光明和爱得以延续
据了解,早在十多年前,朱清忠就有了在去世之后捐赠器官的想法,并把这种想法告诉了他的妻子 。在朱清忠的提议和影响下,家人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妻子袁秀莲决心和丈夫一起签署器官捐赠自愿书。
近几年,朱清忠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日常起居和语言表达都有了很大的障碍。上个月末,朱清忠的儿子向邯郸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表达了父亲捐献眼角膜的心愿。
“捐献眼角膜是我丈夫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幸福,”当谈到为何要捐赠器官时,妻子袁秀莲坦言:“当人的生命快要终结时,把器官捐献出去,是让我们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我们不图什么回报,只想为社会做点好事。”3月4日,袁秀莲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对老夫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人道博爱”的义举,让生命之树长青。
乐于助人,心胸豁达,深得同事尊重
在单位,朱清忠是同事们口中的“活宝”。他的乐于助人、乐观豁达深得单位每位同事的喜欢与尊重。得知朱清忠捐献角膜、遗体的行为后,大家感到敬佩,但却不会感到意外。
在等待遗体告别仪式的过程中,朱清忠生前的同事程振东说:我们在一块工作了16年,他不仅工作上很认真,还一直是个乐于助人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笑声,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学习。”朱清忠对待自己的下属,也总是耐心指导。“朱老师作为我的领导 ,人好想法多,工作上遇到问题总是会想到解决办法。”朱清忠生前同事苏同锋说到。
乐善好施,严于律己, 培养出“高考状元”
朱清忠是个乐观积极的人,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就觉得很开心,每次看到有献血活动,他总是参加。乐善好施,严于律已,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学生。如今他的学生已经桃李满天下,他曾说过做老师是他这辈子最为骄傲的事儿。
而他的儿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都出类拔萃,其中大儿子在当年的高考中以655分的成绩一举夺得邱县的高考状元,在大学期间还完成了本科、研究生连读,如今定居上海,从事商业战略规划和咨询工作。
“父亲对我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上的勤劳,从小到大从没有睡懒觉的习惯,还有做人的正直,父亲常说,聪明并不难,但正直很难,因为正直是可以选择的。”大儿子朱晓石深情地感慨到。
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时候,朱晓石做了本科生辅导员,虽然自己不能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教师,但仅有的机会就是在大学里继续带比他更年轻的本科生,把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这也是当年学校筛选辅导员时,他对老师们说的话语。
从事教育20多年的朱清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师德师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如今虽然朱清忠老人已经去世,但是两个儿子都表示虽然父亲不在了,但是通过器官遗体捐献,他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留存于世。
儿子朱晓石说:“死亡不是结束,是新的生活的开始,爸爸虽然不在了,但是别人会带着他的眼睛去看更多的风景……”
生命不能延续,
无私的人间大爱却可以延续。
朱清忠用他最本真、最平凡的方式,
把光明留给他人,
把希望留在人间。
这是他对人世间最美好的憧憬,
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升华。
(邱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