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艺馆位于村中西部,由原村废弃的翻砂厂改建而成。走进院中,沿着环形甬道前行,花卉丛中散布着一些旧式铸铁产品,已是锈迹斑斑,满目沧桑。
走进铁艺馆,眼前是一座炼铁高炉,虽已陈旧不堪,但它傲然挺立,似乎在诉说曾经不凡的岁月。炉左边是一个木制鼓风大风箱,炉右边是工人们铸铁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铸造场景。馆中还阵列着铸铁用的各种器具,以及部分铸造产品。二千多年前,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就是全国的冶铁业中心,享誉华夏,这种传统铸铁艺术一直传承至今。
大约在千年前,小堤村的先民们也学会了铸造,发展起铸造业。他们用焦炭作燃料,用废铁或成品铁为原料,铸造生产生活用品,有犁铧、铁链、铩刀等,远销千里。小堤村人就凭借着这铸铁业,开始了艰辛的创业,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
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抗战部队秘密铸造炸弹、手榴弹的外壳、红缨枪的枪头、大砍刀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放后,人民公社对个体铸造业进行了改制,大部分铁炉被运到河沙镇,新组建成铁木合作社,许多有技术的小堤村人被安置到合作社,成为了工人。铁木合作社后来发展成为铸管厂,又发展成为现在的华盛公司,曾一度成为邯郸县最大的集团公司。另一部分铁炉集中在村里翻砂厂,形成村办企业。
在人民公社时期,小堤村依靠铸铁业,富裕了村集体经济,村民也过上相对富足的日子。当时,邻村一个工分只有7分钱,小堤村的一个工分就值7角钱;当其它村的孩子还是穿着带补丁的服装,小堤村人就已穿上体面的服装了。
“小堤的姑娘——倒贴(铁)”。在当地流传这样的一句歇后语,一是指小堤村比较富有,以至于村民在出嫁闺女时,都要配送一份体面的嫁妆;二是指小堤村人人会铸铁技术,就连女孩子都会。
改革开放伊始,小堤村个体户铸铁一夜兴起,村中有20余户架起了高炉,铸铁业一时空前繁荣,吸引着邻村数百人到此打工就业。一些铸铁户,用铸铁的盈利收入为本钱,开始购置车床,发展起了铸造加工业,出现了李山、庆珠、海洲等一批个体车床加工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堤村成了邯郸县东南部首富村。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现在小堤村的铸铁业虽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昔日的铸铁业见证了小堤村的繁荣,成了小堤村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小堤村永远的骄傲。追溯小堤村铸铁发展史,更可贵的是精神价值,这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这是一种奋发图强创业的奋斗精神,这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同富裕的精神。铸铁艺园馆向世人昭示着这些可贵的精神。
走出铸铁艺园馆,笔者被一种精神感染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这种精神珍藏。
日前,邯郸县河沙镇小堤村新落成的铸铁艺园馆对外开放,引来了不少参观者。 铁艺馆位于村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