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湖的存在,让我们多了一个诗意的栖居。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去了凤湖。
在自然之野,它的呈现,犹如大地的眼睛。
而另一只眼睛,则是龙湖。
这是北方的立意,与南楚故地不同的是,中原文化的浪漫总是美在情深。
因为我们相信,情之深胜于大地的辽阔,爱之切高于天空的私语。
01
凤湖水月
摄影/李晓玲
我大约一个星期,就去肥乡一次。而凤湖,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在我走进肥乡的几年时间里,我完全没有想到能有一个凤湖的呈现。这一点,连肥乡人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但的确,它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应当说,它的出现,完全偶然,但也是必然。
三年来,肥乡以奔跑的速度,完成自我的涅槃。道路修建、环境改善、重点项目、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多数废弃的坑塘,是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素质的一大障碍,由此变废为宝成为他们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
就这样,浪花翻卷着冲进坑塘,一个新的符号诞生了。
500多亩的水面,形成了一个人工“湖”。
风从水面掠过的时候,带着哨声,水的波浪冲到岸边,又被旋回。哗哗哗的水声里,似乎让肥乡听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这是一种动力,但绝不是冲动——这一大片湖水,藏着无限可能,犹如镜像映射出现代人们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欠缺——如果可能,它将带来绿色和氧气,生机与诗意。这恰恰是美丽乡村所需要的,更是人们获得感知世界的能力源泉。
不遗余力的打造和付出,是肥乡建设者的责任。
湖的出现,则是上苍最好的安排。
诗意栖居
02
凤湖水月
摄影/徐素霞
到凤湖已经是下午茶的时间了。
趁阳光正好,我去了湖的西侧。沿着湖边小路走,一边是湖水,一边是草坪。湖水映衬出天空的蔚蓝,水成了天的镜子。以湖水为中心,草坪向外延伸几十米后,将凤湖的面积再拓展。草坪的绿高高低低,有不同的树木生长其中。这些树木,都是近两年栽种,来自南国,喝凤湖的水长大,慢慢成为北方人不常见到的珍贵树种,故而深得北方人的喜爱。我常常觉得,自然的改变,就是人的观念的改变,自然的成就,也是人的成就。我们为自己建造了高楼大厦,创建了城市文明,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当包括我们对自然的保护和改造。就像凤湖,这种自然的回归,才是理性的苏醒,高级的回归。
看到了花。
湖的西南侧,一大片一大片的矢车菊、天人菊、波斯菊、格桑花、虞美人和不知名的花儿们,以无比绚烂的绽放,迎接我。
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它们身边,鞋子里有些土进去,小小飞虫从我眼前飞过。花的香气顿时令人愉悦,开心,快乐起来。不同颜色、鲜艳多姿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多久了,没有这样闻香识花,被繁忙的工作一再搪塞,推脱?如此佳境,才是最好的放松。而大自然与心灵的对应,让我们很快就能回到古典诗词的现场,这是最好的现场。
离开网吧、游戏厅,人应该找回土的松软,风的轻柔,花的飘香,鸟的婉转。在漫长的人生中,这些都是心灵不可或缺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对一个女孩到女子的成长过程,如若有草木气息的熏陶,她心中的美将诞生于某一个黄昏或黎明,爱情的嫩芽儿诞生于某一朵花的开放或摇曳。
草坪做了修整,变得高低起伏,使花的层次也更加分明,远远望去,像有波浪的花海,更像一幅油画,很西洋,也很肥乡。
摄影/李晓玲
阳光慢慢淡下来,这时,空中的白云,在风的作用下,散开,再散开,一会儿,像一只展翅的凤凰,飞翔在凤湖的上空。
来自朋友圈
而此刻,邯郸朋友圈也发出一张龙湖白云图,似蛟龙在天,飞腾云雾。
太感喟上苍神奇,自然造化——凤湖居东,龙湖位西,龙凤呈祥,福降人间!
龙凤呈祥
03
凤湖水月
摄影/吴 鹏
船屋在静静地等我。
茶已沏好。三盏两盏,飞云闲淡。莫名的一种思绪,轻轻落于水面。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眼前此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热闹,只有一泓湖水,寂静船屋,曲折长廊。水荷初绽,睡莲圣洁;茶香悠远,心事易泛……
在浩瀚大海中,人多么像一只小舟。在永恒的哲学中,时间是生命之谜。我们把奋力的前行,当作时间的宗教,生命的玫瑰;每一段的开拓,当成是君子的自强不息。繁华较之于生命,不及自然与江山。在建功立业的有限人生里,从刚健的天地中养我浩然之气,获得创造的力量。而天地大美与理想之志并无矛盾和冲突,惟求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够既有“鸿鹄之志”,又能够“悠然见南山”。这样高格的境界,须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
茶过七盏。
周围越来越静,但时间是流动的,水也是流动的。
飞霞一如水墨,在天空泼洒开来。整个凤湖笼罩在一片金丝霞光里。水面像涂了一层金色,牡丹亭留下玲珑的剪影。此刻有鸟在水面掠过,野鸭游向湖中有荷的方向……
倦鸟归林,耳边响起李清照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凤湖中的那叶舟,就留给肥乡,留给爱它的人。
悠然茶屋
04
凤湖水月
摄影/小孔成像
月亮在凤湖升起来的时候,地上的灯带次第亮起,凤湖之夜降临。
水面荡着幽静的碎银的光。望荷桥下的蛙鸣声声,水月榭旁的小虫唧唧,远处村庄,灯火可亲。
水月是凤湖的灵魂。水是上善之水,月是静德之月。你可在月下徘徊,亦可做水的知音。如果有月,那时水的幸运;倘若有你,那是湖的恋想。我们把凤湖的际遇,当作是一次涅槃,任何一次的上升,都是依靠自我的焚毁,没有任何一次的飞翔,不是依赖自我的超越。
摄影/李笑波
凤湖归来,作赋以记之:
西邻太行,东依漳水,
赵国故地,肥乡新区,
襟京珠而揽胜,踞冀中而腾跃。
戊戌之春,党政动议,
民众倡和,乡村振兴,
恩泽河湖,浴霖福祉。
城东有旱地,乃废弃砖窑,
遂因地就势,随缘而生。
集石筑坝,灌水开渠,
绿波分染,布局诗篇,竟成一湖焉。
素日水平如镜,菖蒲茂密;
惊艳亮相!荷叶田田,水岸蜿蜒;
倒映天光,云影两现;
鹭鸟翻飞,居高声远。
岸边木秀,郁郁葱葱;
百草滋荣,灵馨歆然;
关关鸟语,唧唧虫唤,
两情相悦,天籁自然,
浮游于此,心魂俱安。
俯瞰湖岸,若凤兮凰兮,
开屏展翅,欲飞冲天。
自然造化,日月光灿,
人文祥瑞,幸福家园。
咦!卫水长而思肥泉,
漳水碧而新区岚,
凤鸣左岸铺锦绣,喜引龙泉润甘丹。
噫吁兮!美哉凤湖,
生态湿地,文明摇篮;
美哉新区,绿色崛起,图强发展!
凤湖,是肥乡的幸福湖。
有湖的日子,真的很美。
李晓玲,邯郸晚报《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协会员,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邯郸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新闻工作多年,邯郸晚报《古邯郸再发现之旅》、《走进肥乡》、《重走肥乡》、《邯郸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专栏主持。《冬天里的一股暖流》获中国晚报界最高奖赵超构新闻一等奖,《纸背上的邯郸》获河北省新闻二等奖。曾出版诗集《风举残荷》。
文字:李晓玲
(微观肥乡)